增值稅納稅人身份認定之所以廣受關注,是因為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在繳納增值稅時適用不同的方法,而且實際稅負存在較大差異。 稅法專家宋洪祥介紹,我國稅法根據國際上通行的做法,對增值稅納稅人按不同標準進行分類管理。主要分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兩類,并實行不同的征收和管理方式。
從制度設計上看,一般納稅人實行進項抵扣制度,按照規范的增值稅計算方法,即銷項稅額減去進項稅額的方法納稅。應納稅額計算公式:應納稅額=當期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一般納稅人涉及較為復雜的銷項稅額和進項稅額的計算,其增值稅的基本稅率為17%。而小規模納稅人實行按照銷售額和征收率計算應納稅額的簡易辦法,不得抵扣進項稅額,目前的征收率為3%。應納稅額計算公式:應納稅額=銷售額×征收率。以下針對兩者區別作一簡明說明:
1、專用發票的種類不同:
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可以購領、使用增值稅專用發票或是增值稅普通發票(依銷售物品稅率不同一般為13%/17%),
小規模納稅人開的是普通銷售發票(3%),但對符合有關規定的小規模納稅人,經批準也可以由稅務機關代開增值稅專用發票(3%)。
2、稅款抵扣的方式不同:
一般納稅人可以憑專用發票等扣稅憑證進行進項稅額的抵扣。
小規模納稅人由于其征收率已統一考慮了扣稅的因素,因此,它不再擁有憑專用發票扣稅的權利。
3、應納稅額的計算方法不同:
一般納稅人采用由當期銷項稅額抵減當期進項稅額的方法計算應交稅款,即:應納稅額=當期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
小規模的納稅人實行簡易辦法計算應納稅款,即按照銷售額和規定的征收率計算應納稅額,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銷售額×征收率;
但符合一般納稅人條件(指年銷售額超過小規模納稅人標準)如果不申請辦理一般納稅人認定手續或會計核算不健全,或者未能提供準確稅務資料的一般納稅人,應按銷售額依照增值稅稅率計算應納稅款,不得抵扣進項稅額,也不得使用增值稅專用發票,即應納稅額=銷售額×增值稅稅率.
4、出口退稅:
一般納稅人可以享受出口貨物按國家規定的稅率在有期末留抵的情況下,可由出口申報開始獲得出口退稅
小規模納稅人不能享受退稅.
5、申請認定條件不一樣
一般納稅人:是需要申請的,需提供辦公場地證明(非住宅)、購銷合同、繳交3-5人社保等。
小規模納稅人:不需要另外申請,公司注冊好后默認為小規模納稅人。
6、對于年銷售額的要求不同
小規模納稅人:貿易型企業年銷售額在80萬以下,工業企業年銷售額在50萬以下。
一般納稅人:貿易型企業年銷售額在180萬以上,工業企業年銷售額在100萬以上。
貿易型企業原為小規模納稅人,若年銷售額超過80萬,必須轉成一般納稅人。
從兩類增值稅納稅人的計稅原理看,一般納稅人的增值稅計算是以增值額為計稅基礎,而小規模納稅人的增值稅計算是以全部不含稅收入為計稅基礎。在銷售價格相同的情況下,稅負的高低取決于增值率的大小。一般來說,對于增值率高的企業,適宜作為小規模納稅人;反之,適宜作為一般納稅人。當增值率達到某一數值時,兩類納稅人的稅負相同,這一數值稱為無差別平衡點增值率,其計算公式如下:
進項稅額=銷售額×(1-增值率)×增值稅稅率
增值率=(銷售額-可抵扣購進項目金額)÷銷售額
或增值率=(銷項稅額-進項稅額)÷銷項稅額
假設一般納稅人銷售貨物及購進貨物的增值稅稅率均為17%,小規模納稅人征收率為3%。
一般納稅人應納稅額=銷項稅額-進項稅額=銷售額×17%-銷售額×17%×(1-增值率)=銷售額×17%×增值率
小規模納稅人應納稅額=銷售額×3%
當兩者稅負相等時,其增值率則為無差別平衡點增值率,即:
銷售額×17%×增值率=銷售額×3%
增值率=3%÷17%=17.65%
通過以上計算分析,當增值率為17.65%時,兩者稅負相同;當增值率低于17.65%時,小規模納稅人的稅負重于一般納稅人,適宜選擇作一般納稅人;當增值率高于17.65%時,則一般納稅人稅負重于小規模納稅人,適宜選擇作小規模納稅人。
由于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在繳納增值稅時存在以上區別,納稅人在稅法規定可以選擇身份時,應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稅負測算,選擇恰當的身份。 |